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以画录史,以史铭志
发布日期:2012-11-16         浏览数: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千秋史画——梁又铭画展》侧记  2012-11-16

 

  10月11日,由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筹办的“千秋史画——梁又铭画展”开幕。此次展览展出台湾画家梁又铭先生的50余幅国画和水彩画作品。这些作品形象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抗战史实,反映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民族精神。截至目前,此次展览吸引两千多人观看。一位观众在留言簿上称赞梁又铭先生“用绘画记录历史,用艺术感染后人”,“运用传统国画手法,诠释中华民族抗日之辉煌历史”。

                       

                              机缘:把梁又铭作品请进来  近年来,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展览运作模式,盘活了博物馆展览手段。一方面以“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为理念,将陈列展览推广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地区;同时又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在红楼有限的空间内开辟临时展厅,以常换常新的展览内容,吸引广大观众。曾在红楼内举办的《风云际会——中国近现代名人手迹影像收藏展》、《岁月如画——戴泽画展》、《姚紫生平创作展览》、《胡适文物图片展》等各具特色的展览都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千秋史画——梁又铭画展》就是在不断探索创新中孕育出来的精品展览。

 

  2010年5月,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副馆长郭俊英赴美参加美国博物馆协会2010年年会时结识了热心公益的梁政均夫妇。2010年9月,郭俊英受邀参加广东省美术馆举办的梁政均父亲画展《梁又铭艺术回顾展——纪念抗战胜利65周年特展》开幕式。她第一次看到了梁又铭的画作,作品呈现那个时代民族精神深深打动了她。她从梁政均夫妇那里,了解到许多画作背后的故事。

  梁又铭是上世纪的台湾著名画家(1906-1984),早年跟随兄长梁鼎铭学习绘画,与鼎铭、胞弟中铭并称“梁氏三杰”。 北伐战争时期,梁又铭毅然投笔从戎,在黄埔军校主编《革命画报》,发表大量作品。1929年,他赴南京任战史画画师,用画笔描绘革命志士流血献身的光荣历史。抗战期间,梁又铭创作大量表现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团结一心抵御外侮的绘画作品,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

  梁又铭的国画包括大量史实画作品,一类为中国历史上的人物故事造型,以古喻今、借古开今;一类为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反映中国人民在强敌面前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志。梁又铭是当时的前卫画家,在国画创作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他熟识宣纸特性,将中国水墨技巧融入人物画中,一改中国人物画面部缺乏表情的不足,开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之先河。郭俊英发现,这些画作曾辗转中国大陆、台湾、美国,历经70余年的颠沛流离,画作不仅反映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蕴含着梁又铭先生的爱国之心。郭俊英认为,梁又铭的画作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所弘扬的爱国救亡的五四精神相契合,遂力邀梁政均到北京展出其父亲的画作,而这也是梁政均夫妇所期待的。

                            筹备:把小型展览做成精品  利用社会资源办展,与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办展或直接引入展览不同。一方面,展品提供者可能有许多展品,展览筹备方需要根据展览主题、场地条件选择展品,而不能一股脑儿全部接受;另一方面,展品的诠释需要由展品提供人提供,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这些展品,但对于他们提供的展览说明,展览筹备方既要尊重,却不能一概照搬,因为展览说明要符合博物馆的规范。如果展览说明涉及史实问题,就需要对史实进行认真而严格地查证。

 

  在筹备梁又铭画展过程中,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主要选取了梁又铭创作于抗战期间的画作,兼有少量他在台湾时期创作的台湾风情题材的作品,共选取国画作品43幅,水彩画作品14幅,抗战速写本2册,以及梁又铭生平的相关实物资料9件。展览文字资料全部由梁又铭先生的儿媳张素真女士提供。张素真自幼长在台湾,她的文稿半文半白,需要把文字改成符合博物馆规范的书面语。国画部分,要标明每幅画的名字、题款、钤印。在张素真提供文字的基础上,展览设计者对照原作对每幅画的题款进行核对。水彩画部分,因为画作内容涉及中国空军抗战史实,展览说明以张素真提供资料为基础,参考中国空军战史资料撰写。为确保史实准确,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特召开展览评审会,邀请国内知名的军事史专家支绍曾、姜廷玉等对展览说明文字进行审定,保证了展览的学术水准。

  记者了解到,这个展览的制作成本只有5万元的小型展览,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却在宣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他们印制了整套展览请柬、海报及宣传折页,联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北京航空联谊会等单位,举行包括众多新闻媒体记者参加的展览开幕式。邀请苏士澍、王永茂、张坤、李凤满等知名书画家当场笔会。展览开幕当天,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还举行了包括航空史专家、书画家、博物馆专家参加的“梁又铭的艺术创作”座谈会,畅谈梁又铭的艺术创作。10月18日,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专题讲座,由梁政均主讲《如何欣赏中国画》,邀请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所在社区的书画爱好者参加,为社区民众奉上文化大餐。

                  

                            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千秋史画——梁又铭画展”的展品以梁又铭抗战历史画作为主,从历史当事人的角度展现抗战期间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的场景。这些画作,不但给人们带来艺术享受,而且更具有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使我们能够与历史进行对话,从而进行一次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此展览中,《阎海文殉国》这幅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幅作品刻画了抗战时期中国空军阎海文的英雄形象。1937年8 月17日,中国空军第5大队飞行员阎海文驾驶飞机轰炸在上海罗店登陆的日军,他投完弹后对日军进行俯冲扫射时被敌高炮击中,跳伞后不幸落于敌军阵地。敌人将他团团围住,狂叫缴械投降,阎海文拔出手枪击毙数名敌人后,用最后一粒子弹自杀殉国,年仅21岁。敌军也钦佩其英勇壮烈,为其造坟立碑。

  《人道远征》这幅作品以细腻的画笔,描绘了抗战时期一个真实故事:1938年5月,中国空军出动两架轰炸机,远征日本本土,躲过当时严密的日本防空系统,在长崎、福冈等地投下数十万份传单,对侵略者提出严正忠告:“尔再不驯,则百万传单将变而为千吨炸弹。尔等戒之。”然后安全返回。这是中国空军首次远征日本,也是世界航空作战史上绝无仅有的“纸片轰炸”,事发后即刻轰动了全世界。

  知父莫若子,梁政均夫妇最能了解梁又铭先生的爱国之心。他们希望通过展览等方式,宣传这些作品。多年来,他们奔波于美国、中国台湾及大陆,促成梁又铭画展的成功举办。他们虽然是这些画作的拥有者,但他们一直认为画作是属于国家,属于人民的,更希望可以给这些画作找一个最好的存放之地,留传子孙万世。在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举办展览期间,梁又铭夫妇自费住在北京。他们表示,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提出要求,他们都可随时提供展览讲解。

  10月17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参观了展览,他认为:此展规模不大但很精致,展品背后有故事,能够起到激励、教育观众的作用。他指出,像这样成本不高的小型展览,博物馆应该经常举办,观众到博物馆常看常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郭俊英告诉记者:通过此次展览,我们更体会到小型展览同样可以做出“精品”。但前提是要了解观众潜在的文化需求,不断探索创新展览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出有特色、有创意、观众满意的展览。(通讯员 秦素银  本报记者  张俊梅)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