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2005年9月 鲁迅的起点:仙台的记忆 国际研讨会
发布日期:2006-08-31         浏览数:

主办单位:北京鲁迅博物馆、日本东北大学、日本驻华大使馆 、日本仙台市政府

                          会议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会 议 议 程


鲁迅博物馆馆长致辞    研讨会实行委员会委员长致辞
研讨会概要
会议发言
大村泉  解泽春、渡边襄、阿部兼也、岛途健一、寇志明、王得后、浦山菊花、坂井建雄、
黄乔生、董炳月、花登正宏、孙毅、高远东、明日香寿川、佃良彦 高桥礼二
东北大学藤野先生奖简介


鲁迅博物馆馆长致辞

    热烈祝贺“鲁迅的起点:仙台的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
    仙台之于鲁迅,是个重要的起点。他的现代精神之旅,应当说是在这里开始的。中国受过教育的人,几乎都知道仙台这个名字,他们通过鲁迅的文字而了解了远去的历史。日本给中国人的现代记忆,也正是在这里滋长的。仙台给鲁迅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对日本社会的诸种体验,也在此形成。这个记忆几乎影响了他的一生。对留学时期的鲁迅的思想进行多学科全方位的研究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没有一个人像鲁迅那样,在中日间打下了如此坚实的友谊基础。他对我们两个民族的一些困境的思考,感染了几代知识分子。我一直觉得,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真正了解了鲁迅的人,也能真正了解两国文化的深层景观,不会被民族主义所扰。鲁迅生前对一切不合理的制度和非人道的文化传统一直是猛烈抨击的。在这一点上,鲁迅为两国的知识界搭起了对话的桥梁。我们正在这个桥梁上行进着。
    为纪念鲁迅在仙台留学的生活,东北大学与北京鲁迅博物馆进行过多次卓有成效的合作。我相信,通过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这种合作将得到深化。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  孙毅


研讨会实行委员会委员长致辞

    2004年,我校迎来了鲁迅在东北大学医学部的前身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100周年。东北大学与仙台市、宫城县、日中友好协会等机关团体进行合作,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作为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的一环,由本校的教员和学生为中心的鲁迅东北大学留学百年史编辑委员会编辑,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与仙台:东北大学留学100周年》中文版终于与各位见面了。在此对在本书编辑出版的有关各位的不懈努力深表谢意。
    为纪念本书的出版,东北大学将于2005年9月27日(星期二)、28日(星期三)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共同主办,由驻中国日本大使馆赞助,在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以《鲁迅为起点:仙台的记忆》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日中双方的专家学者从跨学科的角度,报告与讨论鲁迅仙台留学的意义,同时根据日本方面的资料追寻鲁迅的足迹,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确立新观念。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我国时,在繁忙而紧张的日程中访问东北大学,亲自视察了鲁迅先生曾学习过的阶梯教室,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鲁迅先生对日中两国的重要性。
    正是101年前的9月,鲁迅先生立志通过近代医学拯救祖国同胞而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留学。虽然不久他便放弃学医、选择文学救国的道路而离开了仙台,但在仙台的留学生活对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思想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关于这一点,鲁迅先生自己屡次谈及,同时亦为众多的研究鲁迅的学者所重视。
    鲁迅先生是我校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之一,战前曾有为数不少的中国留学生在我校留学,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回国之后,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在结束了不幸时代的今天,我校迎来了更多的中国学者,也迎来了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在我校刻苦攻读。每当回想起最早的留学生鲁迅先生,每当目睹人们参观鲁迅听课的阶梯教室、阅览有关鲁迅资料的场景时,我就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藤野先生作为友好桥梁在日中交流、我校与中国的交流事业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衷心祝愿本次研讨会在日中学术交流上取得圆满成功,并成为促进日中友好发展重要契机。

            国际研讨会 鲁迅的起点:仙台记忆实行委员会委员会长  东北大学理事     大西    仁



    这次国际研讨会,除了介绍《鲁迅与仙台》一书的概要以外,专家们还将围绕一百年前鲁迅在仙台留学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大会发言和讨论。例如在学习上、生活上所遇到的问题: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时,藤野严九郎教授对鲁迅的解剖学笔记所作的批改起了什么样的作用;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说:“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是藤野教授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什么,应该如何来理解?此外,还有鲁迅研究的现状等。通过举办研讨会,重新认识中日友好交流的起点,并希望以此推动今后两国间的友好交流。


讲演题目:《鲁迅与仙台》一书概要

讲演者:姓名:大村 泉(lzumi OMURA)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 教授
        姓名:解 泽春(Xie Zechun)山形大学人文学部•外聘讲师
演讲摘要:
    本次国际研讨会是以鲁迅•东北大学留学一百年史编辑委员会编辑的《鲁迅与仙台》(2004年10月日文出版初版、2005年9月同出版社增补改订版、2005年9月中文版)一书的出版为契机而召开的。本书是为纪念鲁迅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一百周年,经多位中国留学生以及东北大学有关人士的精诚合作编辑出版的。在中国关于鲁迅的生涯有很详细的介绍,但在仙台期间的活动未必有详细记载。本书根据对新发现的鲁迅留学时的诸多作品、报刊杂志的报道、同学的采访记录以及日俄战争幻灯片等史料的研究,重新解析了鲁迅在仙台时期的活动。有关鲁迅为何弃医从文、藤野严九郎是怎样批改鲁迅的解剖学笔记的,以及批改与弃医从文的关系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新问题。本讲演将简要地介绍本书的编辑经过、内容以及在国内外的反响。


 讲演题目:鲁迅的仙台时代

讲演者:渡边襄(Takashi WATANABE)日中友好协会宫城县联合会事务局长

演讲摘要:
    对于鲁迅来说,一年半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生活是一个转机。在医专学习期间,因为藤野先生给鲁迅批改课堂笔记,由此引起了藤野先生向鲁迅泄露升级考试题的谣言。当时正值日俄战争,在医专的课堂上放映有关战争的幻灯片时,看到了为俄国充当间谍的中国人被处刑的场面。鲁迅认为这两件事是促使他弃医从文的转机。1973年仙台鲁迅记录调查会成立以来,有关仙台留学时期的鲁迅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关于《藤野先生》《呐喊》自序等作品中含有虚构性的问题,从现有的客观资料来看,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证明。有关是否存在为俄国充当间谍的中国人被处刑的幻灯片,根据我们的调查,作品中的叙述与事实很可能不符。通过采访当时的班干部,我们还弄清了考试题遗漏事件和送别会的真实情况。从后来找到的信件中可以得知当时藤野先生是如何对待鲁迅的。这些都应该反映在鲁迅传记中。


讲演题目:弃医从文

讲演者:阿部 兼也(Kenya Abe)东洋大学文学部教授

演讲摘要:
    鲁迅,本名周树人,他来仙台之前,在东京参加了阻止企图向外国出售故乡浙江省地下资源开发权的运动并取得胜利。通过这次运动,周树人懂得了近代科学对于推进中国的近代化与中国革命是很有用处的。那么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就应该是对中国革命最有用的学问。那是什么?他是考虑过的。
    在当时来看,那应该是有益于克服中国国民的落后性,有益于推进中国人种强化的科学。于是周树人选择了医学。但是,他在学习藤野教授讲授的解剖学,以及学习其他基础医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这个选择是基于一种误解的妄想,这种认识就成为他放弃医学的根本原因。在此期间,日本的征兵制渗透到城乡的每个角落,社会上自发地出现了援助应征士兵家属的活动,为克服那年的灾荒官民同心协力,最终无一人饿死等,周树人在偏僻城市仙台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他不得不面对这种巨大的差距,这个体验就成为加快他转向文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讲演题目:鲁迅与仙台——相遇之契机和结局

讲演者:岛途 健一(Kenichi SHIMATO)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国际文化研究科教授

演讲摘要:
    《藤野先生》以描写周树人(鲁迅)与滕野严九郎之间美好的师生友情的作品而闻名。但是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不应过分追求其历史事实。人的心理、人与人的相遇,这其中蕴藏着很多复杂的信息。藤野对周树人的情感是纯粹而真挚的,但它毕竟是建立在藤野的价值观之上的行为,他的行为与周树人的愿望并非完全一致。
    作为鲁迅弃医从文的重要史料,在评价《藤野先生》一文时也同样要注意这一点。人的心理不是突然能够转变的,何况这一作品是对过去20年前的追忆,在这20年间鲁迅的心理变化对他的作品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纵览鲁迅为后人留下的众多文化遗产,仙台相遇的这段历史,使我们能够超越两位先人的思维,超越两国文化和观念的差异,重新认识人的本质。


讲演题目:论鲁迅早期文言论文与其早期思想的形成

讲演者:冠志明(JON KOWALLIS)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文系

演讲摘要:
    鲁迅在仙台的经验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鲁迅一生指明了方向。也就是说,这些经验帮助他形成了文学具有解剖、诊断和治疗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折磨中国的精神疾病的作用的概念。日本时期的经验给他一个勾画一生追求的知识蓝图的机会。早斯论文在何种程度上进行了内容选择和重点的强调,就其作为对日本经验的一种反应而言,在何种程度上作为散居在东洋的知识分子之一员的鲁迅从日本视角来视察中国所面临的处境的表现,即是本文所要涉及的问题。


讲演题目:鲁迅在仙台:期待超越的一页中日交流史

讲演者:王得后(Wang Dehou)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演讲摘要:
    鲁迅在仙台留学的日子,受到仙台校方的特别关照。尤其受到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无私的教育。藤野先生是鲁迅终身最为感激,最受鼓舞的老师。当时,中国孱弱,备受列强欺凌。鲁迅因之也遭到歧视与侮辱。一个世纪已经过去,中国和日本以及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日中两个同样伟大的民族如何超越鲁迅在仙台的历史,是纪念鲁迅在仙台的核心意义和艰巨的道义所在。


讲演题目:鲁迅解剖学笔记初探

讲演者:浦山 菊花(Kika URAYAMA)东北大学高等教育开发推进中心外聘讲师、
                                 北里研究所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医史学研究部客座研究员

演讲摘要:
    鲁迅在仙台医专时期的笔记共六册,科目名分别是:有机化学、解剖学总论、感觉器官学、脉管学、组织学、病理学。小野的笔记有两册(小野士郎所藏),分别为“解剖学总论笔记”中的骨学(一部分为发生学)的一部分和肌肉学部分。一般认为小野的笔记与鲁迅的笔记是同一讲义的记录,或是根据讲义的笔记而做的练习册。解剖学术语的记录,小野主要使用的是日文,而鲁迅主要使用的是拉丁文和德文,在解释和说明的分量上小野较多,在解剖图的描画上,鲁迅是有选择的,而小野的笔记中则比较详细。
    藤野严九郎的解剖学课主要参考十九世纪德国的解剖学书生理学书以及当时的日本医学书,解剖图的讲授上重视板书和学生的笔记制作。解剖学术语的日语翻译较简洁,而有关其解释与说明则很详细。在鲁迅的脉管学笔记(脉管学、神经学、局部解剖学——上肢与头部)中批改的部分特别多,涉及到段落、换行和日语的补充,以及患病时的注意事项等许多方面。


讲演题目:从医学史的观点看鲁迅学习过的解剖学

讲演者:坂井建雄(Tatsuo Sakai)顺天堂大学医学部教授

演讲摘要:
    鲁迅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期间,在藤野严九郎的指导下学习解剖学。鲁迅及同学小野丰三郎的解剖学笔记中记载了当时解剖学的内容。小野笔记(由小野士郎收藏)的骨格图篇是以标有解剖学名称的骨骼图为主要内容。肌肉学篇则是有关肌肉说明并付有彩色肌肉解剖图。骨骼图以及肌肉图都极为详细,图形多数是从石川喜直的《人体解剖学》和Gegenbaur“Lehrbuch der Anatomie d-es Menschen” 中复制而成的。鲁迅的笔记中的骨骼和肌肉图也是从石川的解剖学书中复制的图形。小野的骨骼图笔记和肌肉图笔记的内容是按①上肢、②下肢、③躯干、④头部的顺序排列,这一顺序与当时的解剖学教科书有所不同。通过对鲁迅和小野丰三郎的解剖学笔记未公开部分的分析,进一步弄清当时医学教育的实际状况。


讲演题目:鲁迅:在医学与文学之间

讲演者:黄乔生(Huang QIAOSHENG)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演讲提要: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青年时代在仙台学医,一年多以后弃医从文。医学学习对他以后的文学活动有何影响?本文探讨其未完成的医学学习与其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与其同时代几位有相似经历的作家进行比较,对医学和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探索。


讲演题目:“仙台鲁迅”的意识形态性——以太宰治的《惜别》为中心

讲演者:董炳月(Dong Bingyue)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演讲摘要:
    对于中国人来说,仙台作为一个城市所具有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鲁迅获得的,而这种意义始终与“国家/民族的想象”相伴随。鲁迅在仙台的留学生活与退学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个人性的事件,而是先天地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诊治灵魂、唤醒民众本来是作为国民国家的建设手段提出的。不仅如此,在后人对于该事件的阅读中,国家与民族构成了前提性的背景,藤野先生与青年鲁迅的关系成为解读或建构中日两国关系的“原型故事”,极端表现是中日战争末期太宰治的长篇小说《惜别》的出现。太宰治在小说中不仅“想象”了中国,而且“想象”了日本,这种想象之中包含着战时日本作家之中国观与自我意识的一种类型。


讲演题目:鲁迅与购书

讲演者:花登正宏(Masahiro HANATO)东北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教授

演讲摘要:
    鲁迅有写日记的习惯,从1912年5月5日到1936年10月17日的日记至今仍保存完好(遗憾的是1922年的日记还未发现)。鲁迅在日记里详细地记录了信件收发、薪水、版税与稿费金额以及金钱贷借等情况。特别是他对购买的书和拓本的名字及其价格所做的详细记载,已成为研究鲁迅读书倾向的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另外,每年日记的最后都附有“书帐”(购书帐簿),详细地记载了书名及价格。而且还标有一个月和一年的购书费用合计金额,由此可见他记“书帐”是下了很大工夫的。通过对鲁迅日记和“书帐”的调查研究,详细了解鲁迅用于购书的费用支出、以及购书费用与其收入的比例,进而阐述鲁迅购书的变化与当时社会形势的关系。


讲演题目:日本经验与民族意识

讲演者:孙毅(Sun Yi)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员

演讲摘要:
    仙台及东京的留学生活,在鲁迅那里形成了重要的经验,这成了他把握外国文化与认识本国历史的参照。鲁迅的个体经验在一开始就呈现出互为纠葛的复杂体。与一些民族主义者不同,他是从否定自我开始,而进入对域外文明接受的状态。《藤野先生》提供的思路具有鲁迅后来文明意识的萌芽。他不以单值的价值判断打量事物,而是在扬弃黑暗的过程中打通进入光明的通道。鲁迅的自我历程表明了以下一个特点,那就是从来不喜欢整体上对一个民族和社会下结论。他看重的是个体的活生生的存在,从个体存在出发来寻找人间的话题,这就使其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而具有了普世主义情怀。


讲演题目:“仙台经验”与“弃医从文”
                —对竹内好曲解鲁迅文学发生原因的几点分析

讲演者:高远东(Gao Yuandong)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演讲摘要:
    在《鲁迅•思想的形成》中,竹内好把鲁迅文学自觉的产生定在了他在北京蛰居的“绍兴会馆”时期,而这与鲁迅《呐喊•自序》的有关说明相矛盾,因此竹内好认为鲁迅对其创作缘起的说明不足凭信。本文在对照分析《呐喊•自序》和《藤野先生》这两篇记录鲁迅“仙台经验”文本的基础上,对竹内好曲解鲁迅文学之缘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竹内好笔下的鲁迅乃至中国,只是他为了建构其理想的日本现代主体性而倾注其主观价值的对象,他所建构的鲁迅及中国形象只是用来映照日本问题的一面镜子。
    它虽不同于明治以来日本近代主体建构中对中国元素的刻意“排异”,但其对鲁迅及中国的理解和利用毕竟不是客观的。鲁迅的思想和文学有其真实的发生原点,而它与竹内好倾注了主观价值的理想化理解未必一致。


讲演题目:以图像介绍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东北大学与鲁迅

讲演者:明日香寿川(Jusen ASUKA)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

演讲摘要:
    本讲演围绕鲁迅当年留学时(1904——1906年)的仙台市和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根据仙台的鲁迅记录调查会以及东北大学史料馆所提供的当年仙台的报纸、杂志、相册中收藏的照片以及公文(鲁迅亲笔写的入学申请书、成绩表原件、同学名册)等资料进行介绍和讲解。同时,以图像的形式介绍作品《藤野先生》中出现的位于东北大学川内校园里著名的阶梯教室的今昔,使人们了解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为前身之一的东北大学,鲁迅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他是如何被传颂的。最后介绍一下,在战前、战后的上海与东京,讲演者(在日华侨)的父亲、大舅(作家、翻译家吴朗西)与鲁迅的交往,并就今后的日中交流提出见解。


讲演题目:仰慕鲁迅故地的现代中国留学生

讲演者:姓名:佃良彦(Yoshiko TSUKUDA)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
        姓名:高桥礼二郎(Reijiro TAKAHASHI)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国际文化研究科教授

演讲摘要:
    鲁迅在仙台度过留学生活至今已经过去100年了,当时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有多少留学生我不太清楚,100年后的今天,东北大学的留学生已超过1000人, 其中中国留学生就有600多人。现在的中国留学生都熟知鲁迅,多数是仰慕鲁迅而选择了东北大学。鲁迅的留学时代(1904——1906)正值甲午战争清国战败,日俄战争硝烟弥漫的年代,而现在的中国是经济高速发展,已逐渐向经济大国迈进的时代。在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两国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留学生日益增多的今天,日中战争所带来的鲁迅时代的民族差别和误解是否完全消除了呢?从上述观点出发,本讲演以“鲁迅”“藤野先生”“越境污染”“大学国际化”为重点,对现代中国留学生进行再思考。


东北大学藤野先生奖


    为纪念留学于东北大学医学部的前身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鲁迅所写的短篇小说《藤野先生》中主人公藤野严九郎教授的伟大业绩,东北大学特设了藤野先生奖,以奖励为教学研究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人或团体。
   
    获奖者 孙毅(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