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成果
在2009年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09-10-30         浏览数:

                                                       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  黄乔生
                                                                 (2009年10月19日)

各位老师,作家朋友们:

       今天是鲁迅先生逝世73周年纪念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散文家在鲁迅博物馆召开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很有意义。我谨代表鲁迅博物馆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刚才,朋友们在在鲁迅雕像前举行了献花仪式,还演奏了古乐,我非常感动,对大家的这个活动表示深深的感谢!
       这次散文研讨会确立了两个主题,或者说有两个主题词。
       一个是“人的文学”。今年是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只是提倡白话文、新体诗,那是形式的,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还是倡导新思想,民主和科学,也就是人们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当时思想界的两面大旗。文学革命,除了新形式之外,就是提倡“人的文学”。《人的文学》是周作人一篇文章的题目,提倡文学为人生,批评中国古代那些非人的文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把人的解放、人的发展放在了首要地位。西方有文艺复兴,后来又有启蒙运动,很早就发现了人,不但发现了人,还发现了妇女和儿童,给予他(她)们应有的尊重和待遇。中国发现人很晚,发现妇女和儿童更晚。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本意识才真正觉醒。人们要努力去掉加在身上的束缚,要确立人的尊严,因此有了“人的文学”这个概念。散文在这个发现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直到现在,我们仍然致力于建设健康的、道德的、进步的、优美的文学,即“人的文学”。
       另一个主题词是“散文召唤自由”,也提得很好。散文,形式是“散”的,但它的精神不散,它有内在的纪律,有内在的韵律。散文决不是散漫的,不是流水帐,不是毫无主张,随便说说。它记录的是一个思想的过程,它是生活经历的结晶。它鼓舞人们斗争的精神和前进的勇气。一个作家的散文作品,如果从总体上看,是有内在系统的,是连贯性的,虽然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例如鲁迅一生都在提倡“立人”,也就是在建设“人的文学”。他的文章,运用的文体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但他的思想是一贯的,就是立人。散文召唤自由,这里所说的自由,指的是精神的自由,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状态,也就是人生所能达到的高度。这个高度就是自由思考,自由运用意志,而不是人云亦云,奴才腔调。
       我觉得,我们今天的散文创作要发扬新文学传统,发扬鲁迅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使散文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刚才有位老师讲到现在很多宫廷生活的作品,还有老师讲曾经流行的大文化散文,看起来好像很高贵,品位很不俗,但看得多了,也就容易生厌。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空洞不实在,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是为做文章而做文章,为讲文化而讲文化。其实文章就是生活,文化是在实际生活中的产生的。当前的社会生活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是散文创作的自由天地。当代散文应该到现实生活中寻求素材,也只有在那里,散文创作者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今天各地散文家在这里开会讨论,带来了各自的生活体验,鲜活生动,当会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居住在大城市,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容易发生为做文章而做文章、为讲文化而讲文化的倾向。这是应该保持清醒,竭力加以避免的。现实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农村的状况。我前不久回了农村老家一趟,我是在那里长大的。现在村上生活的大多是妇女儿童,成年劳力差不多都在外打工。村上的学校几乎要停办,因为招不来学生,整个村子显出一派萧条的景况,看了令人心酸。这些现实问题,普通人民的情感体验,谁来表达呢?寄希望于基层的写作者。这些,各位可能都有切身体验。因此,我期待着聆听各位的发言,拜读各位的作品。
       《散文世界》杂志是一本很有品位的杂志,发表了很多好作品。我是杂志的忠实读者。去年,北京鲁迅博物馆和《散文世界》杂志社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中国当代散文创作与发展研讨会,与会者参观了鲁迅旧居和鲁迅生平展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散文世界》上读到多篇记述那次参观研讨活动的文章。今后,我们愿意继续举办这样的活动,为散文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