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鲁迅译<死魂灵>手稿》出版研讨会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举行
发布日期:2017-05-10         浏览数:
  4月27日,由我馆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鲁迅译<死魂灵>手稿》出版研讨会”在鲁迅博物馆区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寇志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高远东、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董炳月、线装书局社长王利明、《中国传媒商报》党委书记任江哲、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社长孙宇、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公司总经理赖雪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社长方自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曾庆宇、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刘铁薇、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吴宝安、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公司总裁高秀芹、上海鲁迅纪念馆研究室主任李浩、清华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研究生大卫、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梅雪林、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研究室主任姜异新、文物资料保管部副主任夏晓静等参加研讨会。
  黄乔生简要介绍了目前鲁迅手稿的出版情况。40多年前启动的《鲁迅手稿全集》是国家工程,在中国当代学术史和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迄今未能完成。近年来,一些从未面世的珍贵鲁迅手稿特别是译文手稿陆续出版,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三年前出版了《国家图书馆藏鲁迅未刊翻译手稿》,上海鲁迅纪念馆也将鲁迅译《毁灭》手稿影印出版等。北京鲁迅博物馆目前正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鲁迅手稿整理和研究”,2016年将鲁迅译《死魂灵》手稿整理编辑,2017年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以线装、宣纸、影印的方式出版。这次出版,继承了40年前《鲁迅手稿全集》的传统,是对鲁迅文化遗产的致敬。下一步,博物馆将对馆藏手稿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理研究,同时也谋划出版。梅雪林对《鲁迅译<死魂灵>手稿》的出版做了说明。他认为,手稿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具有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创作的原始记录。这次与北京鲁迅博物馆合作出版鲁迅翻译手稿,是一种有效的保存方式,也为鲁迅研究提供难得的文献资料。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佩琦教授认为,《鲁迅译<死魂灵>手稿》的出版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北京鲁迅博物馆作为中国鲁迅研究的重镇,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出版社,一起出版了一套如此精美的出版物,其担当精神值得赞赏。与会专家就《死魂灵》研究和鲁迅翻译研究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黄乔生指出,鲁迅的文学开端是果戈理,结束也是果戈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与果戈理小说同名的《狂人日记》,晚年耗费巨大心力翻译了果戈理的《死魂灵》,去世前一天还关注报纸上登出的《死魂灵》广告。寇志明和大卫两位外国研究者从《死魂灵》研究和翻译研究等方面发表了精彩的观点。大家对《鲁迅译<死魂灵>手稿》精美的装帧和高质量的印制表示赞赏,认为通过影印的方式出版手稿,真实可靠,嘉惠研究者和普通读者实非浅鲜。
 


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热烈讨论



研究出版成果



研究出版成果



与会专家合影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