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概况 > 创作园地
心灵相通的地方——触摸北京鲁迅博物馆  姜异新
发布日期:2015-07-20         浏览数: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化名人,鲁迅便是代表中华民族步入现代的划时代人物。作为第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他的文学遗产成为举世公认的20世纪人类精神财富之一。俄罗斯有普希金,捷克有卡夫卡,爱尔兰有贝克特……我们骄傲,我们有鲁迅。

 

一个人,就可以构成一座博物馆,这在中国非鲁迅莫属。这不仅仅在于鲁迅曾经是中华民国教育部的文化官员,做了大量文化重建工作;不仅在于他的文化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南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激扬文字;更在于他锐利精深的思想,成为每一位跨进现代门槛的国人必备的养料。他忧愤深广的文学创作,成为中国现代白话文的优秀典范;他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成为现代学术不懈追求的品格;他反观自省、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永远成为国人充满活力的精神资源;他与同时代文化名人胡适、林语堂、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等等的文字交往和论战,构成了抗战前的一部现代文化史。因此,触摸鲁迅就是触摸现代中国文化的脉动。

 

在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幽深的胡同内,有一座极其简朴的小四合院,门牌号为21号,这就是鲁迅于1924年春天自己设计改建成的最后寓所,也是迄今鲁迅在北京保存最完整的一处遗址。鲁迅在此生活了两年,直到19268月离开北京去往南方。后来,19295月和193211月,他两次自沪返京探望母亲,也曾在此小住。就是在这里,鲁迅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部分精彩华章。1947年鲁迅原夫人朱安病逝,中共地下党组织通过北平高等法院查封了故居,将其暗地保护起来。19491019日,正值鲁迅逝世13周年,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次年3月,许广平将故居和先生生前的藏书、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两年之后,文化部决定在故居旁建立鲁迅博物馆。195610月,新落成后的北京鲁迅博物馆终于开始接待四方来客。

鲁迅先生曾经希望自己的文字速朽,却无意间留下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丰饶的精神遗产。自1950年至今,北京鲁迅博物馆已收藏文物藏品3万余件,其中先生的文物就有21258件,特藏文物7083件,国家一级文物424件。先生遗物包括文稿、书信、日记、译稿、辑校古籍手稿、题赠卷轴等等手迹,还有藏书、汉画像砖、墓志拓片等收藏品。另外,与鲁迅联系密切的萧军、萧红、瞿秋白、许寿裳、钱玄同等人的遗物,也无不历经磨难,保存至今,成为不可多得的民族珍宝。无论是故居书房老虎尾巴内先生曾经使用过的书桌、坐过的藤椅、墙壁上悬挂了八十余年的藤野先生的照片,还是藏书库中众多文化名人题签的旧书刊,无论是淡雅圆润、散发着鲜活生命光泽的先生手迹,还是那挥之不去、氤氲着现代知识分子独特精神气质的文化气息……这一切仿佛都在缓缓向你诉说着岁月凝成的心灵史,使你不自觉地重返往昔生动的文化现场,感受世纪百年的风风雨雨。

 

没有人不会从鲁迅的著作中找到心灵相通的地方。说鲁迅博物馆是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圣殿,是因为那么多的读书人自愿将鲁迅奉为精神导师;说他是平民的精神家园,是因为鲁迅终其一生都关怀弱势群体,为其不平命运呐喊和忧患。如果没有鲁迅,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民魂深处还有那么多难以祛除的阴影;如果没有鲁迅,我们还在只用古奥的文言交换审美经验,这是多么难以想象的事情。今天,鲁迅早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全球已有三十多个国家用五十多种语言文字翻译出版鲁迅作品,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还有深入的鲁迅研究。在世界文化版图上,鲁迅早已代表中国定格成为形象鲜明的文化符号。

 

如果到鲁迅博物馆去成为全民族的自觉习惯,而不是无意识的邂逅;如果每一位公民心中始终持有鲁迅精神这面明镜,能够经常到这里来反观自身,那么,我们的民族一定会成为最清醒、最优秀的民族。

 

珍爱我们所坐拥的宝贵文化遗产吧。

 

 

《中国文物报》20068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