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阎连科作品学术研讨会在鲁迅博物馆举行
发布日期:2007-09-19         浏览数:


    2007年9月15日,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苏州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阎连科作品学术研讨会在鲁迅博物馆举行,会期一天。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馆长助理黄乔生出席了会议。阎连科、刘恒、刘庆邦、格非、林白、李洱、陈晓明、程光炜、李敬泽、王必胜、李青、林建法、梁鸿、胡军、王尧、黄发有、罗岗、谢有顺及几位海外汉学家等40余位著名学者、作家、评论家齐聚鲁博序幕厅,就阎连科的整体创作展开热烈的讨论。会议的两个单元先后由王尧教授和陈晓明教授主持。

    
    孙郁馆长谈到他第一次读阎连科的小说,就想起鲁迅译过的安德烈夫、迦尔询、阿尔志巴绥夫的作品,都是暗暗的光线和窒息的空间。这一些惨烈的意象的中国化,在乡土小说的夜色里流着,也许自鲁迅开始的吧。而阎连科在同代人里,走得还要远些,他几乎抛弃了士大夫的田园之梦,抛弃了小布尔乔亚的幻想,走进了另一类的荒原,一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幻象,外在的精神之衣,一层层地剥落了。

    
    陈晓明教授认为阎连科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作家,是书写乡土中国最有力的作家,是乡土中国写作新的开创者。乡土叙事构成当代中国文学最重要的、主导的叙事,阎连科的出场显得非常奇特。陈教授说自己最喜欢《坚硬如水》,这是阎连科风格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用后现代的方式表现乡土中国的历史。而《受活》是他的一个爆发,他能抓住关键性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具有巨大的历史的荒诞感。

    
    王尧教授认为,相对于同时代的作家而言,阎连科无疑是大器晚成。在阎连科《年月日》之后的作品中,《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丁庄梦》等对现实的“干预”可以说是一部比一部强,阎连科的精神特征在他与现实的紧张关系中不断强化和呈现,也与其他作家相区别。

    
    北京作协主席刘恒用三句话来概括阎连科:他是一个认真的作家。他是一个刻苦的作家。他是一个有潜力的作家。
    刘庆邦先生说阎连科是以自己的生命作投资,来写作的。

    
    格非先生说,阎连科让他想到沈从文,从农村出来的人,如果能有一个自己的天地的话,总是有一种执拗的。寻找生的本义,是他思考的核心。他的作品是对死生意义的思考。
    来自日本、荷兰、意大利的几位汉学家在会上介绍了阎连科小说的外文版出版情况。

    
    阎连科先生对与会代表的评论表示感谢,并说会刻苦地继续写下去。
   《阎连科文集》(12卷)于2007年9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这是继去年举办的莫言作品学术研讨会之后,由鲁迅博物馆等单位主办的又一个当代著名作家作品研讨会。

    
 

0 +1
0